筆電的種類
如果不比較「桌機」和「筆電」的效能,用筆電除了比用桌機方便之外,就是「高尚且優雅」許多,筆電因為可以使用Wifi,所以可以在家裡的各個角落工作或是打電動,可能是書房,也可能在客廳,好收納且不佔空間,又方便攜帶到其它的地方使用,所以有人在考慮筆電或桌機時,若沒有特殊的用途,我多半會建議買台筆電,使用上會方便許多。
前幾年曾寫過「如何選購適合你的桌上型電腦?購買電腦時的一些建議」來介紹如何選購一台桌上型電腦,而這一篇也算是補上不足的地方,介紹了桌機的選購,總是要連筆電一起介紹一下。
常常有朋友問我筆電要怎麼選擇?要買多少錢的才好?這些問題實在不好回答,對於筆電該怎麼買,才會符合自己的需求,我針對這個問題想了一下,並歸納出一些選購思考的方向及流程,供大家參考看看,若有不周到的地方,還請大家指教。
當你在決定要買一台筆電時,首先要考慮的,應該是「螢幕尺寸」,因為不同的尺寸,有不同的用途,可能是方便攜帶、也可能是畫面看起來比較舒服,接下來才是考慮「功能」與「價格」,「功能」愈多,「價格」就愈貴。
針對市面上筆電的機種,我根據螢幕尺寸,粗略把筆電分成四大類型,如下:
- 輕薄質感型:13.3~15.6吋
- 通用型:14~15.6吋
- 視聽電競型:15.6吋以上
- 特殊型:不限
而在考慮完「筆電螢幕的尺寸」後,接著要先來了解一下「CPU的等級」,因為在四種分類的筆電中,這正是影嚮「價格」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。而在市售的筆電裡,中央處理器(CPU)的等級,我把它分類成三個等級,原本有i3等級,但i3不上不下,且機種越來越少,所以直接就剃除它。
原則上,我建議在選擇筆電時,除非是給國中、三生使用,才以「入門CPU」為考量,要不然都建議要買到i5等級以上的CPU。
- 入門CPU:以效能低到高,有這幾類的CPU,Atom、Celeron、Pentium處理器,建議最少要選擇「Pentium等級」,雖然比較慢一點,但勉強還能接受,Pentium等級有時也稱「Intel省電型」處理器。
- 中階CPU:Intel Core i5處理器,一般建議最好可以選擇i5以上,這個等級的CPU已經相當的不錯,是 C/P值最優的選擇。
- 高階CPU:Intel Core i7、i9處理器,最佳的速度要求,沒有比它更快的CPU了。
若以TOYOTA車子的等級來和這四類CPU做個對照,那「入門CPU」的Pentium就是「VIOS、Yaris」,「中階CPU」為「Altis」,最後的「高階CPU」為「Camry」。
一般來說,我只考慮「Intel英特爾」的CPU,因此在上面CPU等級的分類,並沒有將它牌的CPU考慮進去,先對喜歡AMD的愛用者說聲抱歉了,這純粹是個人的喜好問題。
四種類別的筆記型電腦
接下來我會詳細介紹這四個種類的筆電,並列出推薦的機種,而推薦的廠牌我會以ASUS為主,雖然有些人會謔稱華碩品質,以卵擊石,但以性價比、維修方便來考量,華碩是不二人選。
而在介紹完這四類的筆電之後,我會針對各項額外的需求,做一些說明。
1. 輕薄質感型
這個類型的筆電,雖然輕薄,但螢幕尺寸仍有13.3~15.6吋的差別,而且配備多半都很不錯,當然價位上也就比較高。
以13.3吋來說,螢幕雖然不大,但是又不會小到很誇張,雙手剛剛好可以很適當的放在鍵盤,而且按鍵也不會太擠、太小,長時間工作下來,也還算舒服。
因為做的比較「薄」,所以不會內建「光碟機」,如果真的想要使用光碟片,則可以購買USB外接光碟機來使用,雖然外接的比較不方便,但畢竟現在光碟片不常使用了,內建在筆電裡帶來帶去,反而是個累贅,且光碟機壽命不高,到時壞掉的話,會搞得修也不是,不修也不是。
通常這類筆電非常適合有攜帶需求的消費者,像是常常需要Demo專案文件或是做簡報的業務人員、常常出國的商務人士、時尚優雅的貴婦…等等,都相當適合這類的筆電。
我個人最喜歡這類型的筆電,平時在外方便攜帶,在家也好收納,如果覺得螢幕太小,則可以再接一台大一點的液晶螢幕,來當「雙螢幕」使用,相當有彈性。
以華碩的筆電來說,ZenBook系列的筆電都屬這一型,但價格都非常高。
Core i5處理器
Core i7處理器
2. 通用型
大部份的人買筆電,不是買「輕薄型」,就是「通用型」,而以「通用型」更適合大多數的人,雖說是通用型,但現在的筆電由於有些都不把光碟機列入基本的配備,因此其實通用型的筆電也不算厚了。
我將14及15.6吋都歸入「通用型」,是因為這兩種尺寸的筆電,功能/配備/價格都差不多,差別只在螢幕尺寸而已,而14吋的機種攜帶性還算可以,15吋的機種由於機身已經有點大了,所以就會比較沉重一些。
ASUS VivoBook都屬這系列,但這系列的價格也是根據配備,低的約2萬多,高的5萬多都有。
Core i5處理器
Core i7處理器
3. 視聽電競型
通常大於15.6吋的筆電,就非常的沉重了,不是說不能攜帶,但要注意在攜帶時,要小心不要摔到了。
這類的比較比較適合不會帶來帶去的使用者,像是使用桌上型電腦用習慣的人,就會考慮這種螢幕比較大的機種,平日都是放在家裡或是辦公室,偶爾要帶出場的需要時,也不至於會太擔心,請隨行的壯丁幫忙扛一下即可。
而16吋以上的筆電,主要都是以17吋為主,且通常都比較重視「視聽性」(也是有例外的…),而且散熱性也會比較好(視機種而定),像在「通用型」的筆腦的介紹裡,我曾建議有設計、繪圖需求的使用者,可以考慮15.6吋的機種,而在這裡同樣的,我也推薦有這類需求的人,如沒有要常帶來帶去的話,或是也沒有考慮雙螢幕的話,也可以考慮購買17吋的筆電。
此外,17吋的筆電鍵盤配備,都有獨立的數字鍵區,對於需要數字鍵盤的人來說,相當有用。
另外,在選購時,和通用型的筆電一樣,最好是要有512GB以上的SSD會比較保險。
Core i7、i9處理器
4. 特殊型
除了上述介紹的筆電類型,其它比較特殊的筆電,我都將它們歸在這一類「特殊型」,通常這類的筆電會結合「觸控螢幕」,也就是筆電結合平板電腦,對於同時想要平板和筆電的人來說,這樣的電腦確實也是不錯的選擇,尤其是Surface Pro,好想要…。
決定筆電螢幕尺寸及中央處理器(CPU)等級之後
經過我的一番解說,相信您應該對於你適合的筆電有了一些認識了,決定了適合你的筆電類型,接著你再從你的「預算」來取捨一些「配備」,通常來說,愈便宜的筆電,效能就會差,速度就愈慢。
我個人在選擇這些配備時,我有一些「個人」的偏好,這個些偏好,你聽聽就好,一切的選擇權還是由各位您來決定。
首先在筆電的品牌方面,我多半會從「ASUS華碩」來選擇;而在中央處理器(CPU),我一定都選「Intel」的,而不會去選「AMD」;在顯示晶片方面會以「Nvidia」為主,非萬不得已,才會考慮「ATI」。
題外話,我目前已經同時有Sony的Windows筆電及Apple的MacBook Air,不過用久之後,其實還是用Windows筆電比較習慣。
而在基本配備方面,我建議您
中央處理器
最低也要有Intel i3,最好有i5以上。
記憶體
不要低於8GB,喜歡開大量網頁、程式的使用者,你一定要加到16GB以上。
除此之外,還有以下的加強配備的思考方向可以供大家考慮:
玩3D遊戲
建議你一定要買有獨顯(Nvidia 或 ATI)的機種,但也不是說沒有獨顯就不能玩,現在的電腦內建的顯示卡已經不錯用了,但用獨顯會讓玩遊戲時,更加的流暢一些。
螢幕太小
所有的螢幕你都可以再加裝一台螢幕,所以預算夠的話,可以多買一台大螢幕,用雙螢幕會讓你在使用電腦時,不用一直在數個視窗切來切去的,有關雙螢幕的使用,您可以參考「使用電腦「雙螢幕輸出」來增加工作效率」這篇文章。
換裝固態硬碟
要讓執行的速度變快,除了加大記憶體,選擇快一點的處理器之外,還有一個辦法,就是換上固態硬碟(SSD),早些年我們在選購SSD時,由於價格昂貴,因此多半以120GB為主,剛開始使用時,也許足夠,但隨著使用時間拉長,我們所安裝的程式、下載的檔案變多,120GB用起來就會挷手挷腳的,但隨著時代的進步,目前來說性價比最高的容量,已經拉高到500GB、甚至1TB了,但SSD的介面有很多種,有傳統SATA(例:Micron Crucial MX500 1TB),也有新式M.2 (例:Micron Crucial P2 1TB M.2 2280)。
喇叭音質
現在有很多筆電都強調,它的音質有多好,廣告搞的好像可以身歷其境一樣,我跟您說,那都是鬼扯的,絕大多數的筆電喇叭,就是一個字「爛」,不要有期待,要不然你只會受到傷害。像是一些廣告的手法,筆電會強調有SRS、dolby杜比音效、DTS…等等,但我跟您說,這些都只是音訊的標準,難道有CAS認證過的豬肉就會比較好吃嗎?
我來做個比喻,這些音訊標準就好比一首「動聽的歌曲」,而喇叭就好比「唱歌的人」,一首歌曲從我的口中唱出,無論這首歌曲再怎麼好聽,一定都會被我搞砸,但如果你找「張惠妹」來唱,就是一個截然不同的結果,就算是沒有這些特別的音訊,光是立體聲就已經很動聽了。
所以重點在什麼?就是那張嘴,就是喇叭,用什麼喇叭才是重點。
所以,你如果期待你的筆電所播放的音樂是動聽的,而不是一口破嗓子,請你記得一組關鍵字「harman/kardon」。
選擇內建這家公司「harman/kardon」喇叭的筆電,所發出來的聲音,不會讓您失望的,如果萬一您還是失望了,你也不用氣餒,沒有筆電發出來的聲音會比這個要好了。
你可以看一下他們家出的喇叭,就可以知道有多高「貴」了
但很可惜,以前只有「Toshiba」的筆電有配這些高級的喇叭單體,但現在的機種似乎都沒了,Toshiba自然就失去購買它的理由了。
給想要跑「影像繪圖軟體」、「3D繪圖軟體」…等高階筆電的建議
因為網友的詢問(先謝謝您的建議,讓本篇文章能更完善),其實原本我也有想過,筆記型電腦的選購,是否要和桌上型電腦一樣,採「用途」導向的方式來介紹,也就是以「文書機」、「遊戲機」、「繪圖機」…等方式來教大家如何的選擇。
但由於現在的筆電,真的是愈做愈好了,就算是比較小台的筆電效能,也能強過大台的筆電,加上筆電有螢幕是無法替換,而且也有攜帶性的問題,所以我私自認為,筆電的選購應該要和桌機有點不一樣,也就是選購筆電首要的考量,應該是筆電螢幕的尺寸。
而選購適合跑影像處理、CAD軟體、3D繪圖軟體的考量,首先我也要請您,先從螢幕及攜帶性來做考慮,若您重攜帶性,你就選14吋以下,若你需要長時間看螢幕,想要大一點的畫面時,就建議您選14吋以上的機種,而接下來,一樣是「補強」配備的部份。
- 在 中央處理器(CPU)方面:你一定要選Intel i7、i9的機種。
- 在 記憶體方面(RAM):除原本記憶體(通常為8GB),你一定要再加一條至少8GB以上的記憶體。
- 在 顯示卡(VGA)方面:你一定要選有「Nvidia」或「Ati」這類有獨顯的機種。
- 在 硬碟(HDD)方面:你一定要換掉原有的傳統硬碟,換上一顆至少1TB以上的SSD M.2固態硬碟,若容量不夠用,應該將資料存在額外的隨身硬碟裡。
Windows筆電之外的選擇蘋果的「MacBook Air及MacBook Pro」
在前面我有提到,雖然我目前使用的是SONY的VAIO筆電,但我下一台筆電,我會買MacBook Air,只是沒想到,我已經偷偷買了…「MacBook Air 2013開箱文,我的第一部Mac筆電,噓~要低調…」。
可能有一些朋友,並不曉得同樣都是筆電,但除了Windows筆電之外,還有Apple蘋果電腦Mac電腦,一般來說,因為作業系統的關係,會使用Mac筆電的使用者,多半都是從事「設計類」工作的設計師,或是從事Apple設備的程式設計師,雖然Mac很好用,但並不一定適合每一個人,最主要的原因在於,Mac使用者在您身邊並不多(相對於使用Windows筆電的人),因此只要您在使用上發生任何問題時,很有可能會找不到人來詢問,多半都只能上網查資料而已。
我之所以會推薦Mac電腦(尤其是買MacBook Air),並不是因為我有買了的關係,而是因為Mac電腦的售價已經愈來愈親民了,最入門的MacBook Air的價格,也才比一般25,000元的Windows筆電,貴不到10,000元,甚至都比一些較高階的Windows筆電還要便宜許多。
什麼樣的人適合使用Mac?
購買前,請三思。
如果您已熟悉微軟的Windows作業系統,當你開始使用Apple的OS X作業系統時,一時之間,您可能會無法上手,尤其是你在Windows中所熟悉的軟體,您有可能在OS X中都看不到。
但我相信,對大多數的人來說,筆電的作用就是上網找資料及看臉書Facebook而已,因此我認為,只要您本身是一位充滿好奇心,而且對新事物都能感到興趣的人,我想,您是適合買Mac的。
895 comments